作為翻譯作品的編輯,要判斷一個譯者是否有責任心,并不太容易。我認為可行的辦法,不外乎四種:1、根據譯者以往的表現(譯者以前的翻譯記錄可以說明一些問題);2、如果譯者以前從未翻譯過東西(但這并不等于說他就不會是一個好譯者),那么通過深入地交談,也能感受到譯者對翻譯的基本態度;3、讓這位譯者翻譯幾頁原著,這能很直接地反映譯者的譯文水平(不過這個結果未必是可靠的);4、詢問譯者對翻譯時間和譯費的要求。
不少出版社對于上述四點并不以為然。他們強調的,往往只是速度,“要的就是快,要迅速推出,占領市場”。的確,對于專業技術書而言,實效性的確是重要的,但這里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保證其質量。——以計算機書為例,即使是計算機技術最發達的美國,你也只能在一個軟件新版本發布至少兩個月之后,才能見到相關的書籍。但在國內,拿著軟件的測試版寫正式版的書根本不算什么,拿著軟件4.0的版本,寫5.0的書也沒什么可奇怪的。
這種關于速度的不正之風吹到引進版的翻譯上,就變成了只給譯者短促得不合理的翻譯時間。甚至,我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凡是能夠接受極短的翻譯時間的譯者,大致就可說明他是不會負責任的。因為要想在如此短促的時間里譯完整部書,譯者就必須妥協,就只能不求甚解、含糊其辭、得過且過,最終錯誤百出。
低劣的圖書質量,已經讓人對出版業中的“高速度”感到厭煩。讀者完全能夠接受——甚至是期待著,我們的出版社能把出書的速度降下來。沒錯,好的譯者是那些不肯做任何妥協的譯者。而“好”,通常就意味著大量的工作,意味著要花費更長的時間。這是一個值得付出的代價:實效性沒有因此而喪失,只是趨于合理,讀者則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好的譯著——優美的文字、專業的術語、個性老到的語境和韻味,以及有價值的信息。
給大家推薦一個網站www.chinatransyx.com里面有很多圖書翻譯質量文章講解
資訊來源:
英信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