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用品網:住友橡膠與固特異原本的合作內容是由固特異在北美和歐洲生產并銷售住友橡膠的主力品牌“鄧祿普”(DUNLOP),而住友橡膠則在日本代理銷售“固特異” 品牌。所以“從10年前開始,住友橡膠為了避免與固特異搶市場,把發展的重點放到了北美和歐洲以外的地區”(執行董事經營策劃部長青井孝典)。 然而諷刺的是,一番好心竟然成了摩擦的火種。在合作框架之外的新興市場國家,住友橡膠的“鄧祿普”與固特異的競爭越來越多,二者的關系也開始變得緊張。
SMBC日興證券的**分析師松本邦裕推算,解除合作給住友橡膠帶來的損失相當于500億~600億日元銷售額和130億日元營業利潤。雖然影響并不算 小,但松本指出,“如果按照現在的勢頭,繼續擴大新興市場國家的業務,只要3~5年即可收回損失”。在松本看來,如果放眼中長期,解除合作反而有助于強化 住友橡膠的經營基礎。
在通過增設店鋪打響地面戰之余,還有企業大膽發起了空戰。2014年5月,意甲上演米蘭德比之戰。在電視轉播中,藍色的“TOYO TIRES”的LOGO出現在了體育場的醒目位置。
東洋橡膠與本田圭佑所在的AC米蘭簽訂協議,成為了該隊**家來自日本的**贊助商。乍看上去,這似乎是面向日本與歐洲市場的廣告戰略,但該公司的想法并不是這么簡單。“此舉其實是為了打響在本田之前踢球的俄羅斯,以及在關注歐洲足球的亞洲和中東的知名度”(該公司)。
在2012年的輪胎銷售額前二十名之中,新興企業拿下十席,占據了半壁江山。在這十年間,三巨頭的銷售額雖然穩步增長,但份額總和卻減少了17個百分點。新興企業的勢頭之猛可見一斑。
除了新興企業的代表、與橫濱橡膠合作的錦湖之外,韓泰、耐克森等韓國企業也異軍突起。伴隨已經躋身全球制造商的韓國現代汽車的成長,這些企業擴大了業務規模,發展軌跡與昔日的日本企業如出一轍。
直到不久前,新興企業的輪胎還大多是低價位產品,在發達國家的汽車企業看來根本無足掛齒。
然而,現在的情況已經今非昔比。豐田、德國的戴姆勒和寶馬等**企業接連為新車采用了新興企業的產品。躋身份額前列的新興企業的乘用車輪胎“在品質上已經與日本企業的產品沒有太大的差別”(日產汽車)。
但價格要比大企業便宜10~20%,新興企業的飛躍完全是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蛇吞象的動態也顯現了出來。在輪胎行業排名世界第17位的印度阿波羅輪胎于2013年宣布斥資2400億日元,收購排名第11位的美國固鉑的輪 胎部門。雖然**由于雙方在金額上未達成一致,談判最終宣告破裂,但是,倘若此次收購成真,在印度將會誕生一家業務規模與排名第六的意大利倍耐力旗鼓相當 的新企業。
資訊來源:
www.ekin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