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水泥廠物料煅燒前需要先認真清掃檢查窯內襯及污染物,避免污染物料,回轉窯煅燒開車進料前需要進行烘窯操作,下面就探討一下烘窯的作用。
開車點火前先鼓風吹掃凈窯內可能存在的可燃氣體,然后點火烘窯。新窯要用2—3d加熱到350℃,局部換磚的窯烘窯時要10—16h,不換磚的窯6 —8
h。按照升溫曲線窯頭300
—350℃穩定2h,然后以25℃/h速度升溫到500℃,再以50℃/h速度升溫到980℃,從700℃起通過調節排風調節閥隨時控制窯尾溫度,窯頭930℃時窯尾在400—450℃為宜。通常通過控制一次空氣量來控制火焰長度,使火焰長度隨著燒結礦料層厚度的變化而變化,防止燒結礦過熔或者是表層燒結料欠熔,從而提高燒結礦的質量。火焰長度是指煤粉從開始燃燒到完全燒盡在窯中所走的距離,亦即燃燒燒帶的長度。在回轉窯中火焰過短或過長都是不合適的。火焰過短,則燃燒集中,局部溫度升高,影響該處窯襯使用壽命。火焰過長,則火力不集中,火焰溫度低,降低燒成帶的容積熱力強度(即燒成帶內單位時間、單位容積所產生的熱量),且窯尾廢氣溫度高,熱量損失增多。
火焰長度主要決定于氣體在窯內的流速及燃料所需要的時間,由于燃燒所空氣由一、二次空氣組成,故氣流速度與一、二次空氣速度都有關系。隨一次空氣速度增加,火焰伸長,但當一次空氣速度增加至一定值以后,由于速度的增加改變了燃料與空氣的混合情況,而使燃燒時間縮短,故火焰縮短。隨著一、二次空氣比例,噴出速度,混合條件的變化,同時也隨著燒嘴尺寸、位置等條件變化,在回轉窯中燃料燃燒所形成的火焰可以有不同的形狀。例如對于直徑較小的回轉窯,一次空氣速度超過40m.s-1時,火焰反而縮短。而二次空氣速度增加,與煤粉及一次空氣混合物相對速度減少,火焰變長。
當煤粉自燒嘴噴出后,須經干燥、預熱至700-800度才著火燃燒。重油自燒嘴噴出后也需要經霧化、預熱蒸發等過程才著火燃燒。通常在回轉窯中所見到的黑火頭長度就是燃料噴出后至著火燃燒前所走過的距離。黑火頭過長,火焰位置更要向窯尾方向移動,使回轉窯有影響著火位置的因素有噴煤管出口位置、氣流速度、一次空氣溫度、煤種揮發分含量等。
回轉窯:http://www.zzuol.com/
資訊來源:
水泥廠物料煅燒前的關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