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化工生產規模大型化
我國已開展了對M100甲醇汽車燃料及發動機的聯合試驗研究及技術開發,將甲醇代用燃料的研究成果列入1997年度國家新能源示范項目,200多部甲醇燃料中型客車已順利運營三年。實踐證明,顎式破碎機生產廠家甲醇燃料是一種煤基環保型的優良綠色燃料,是符合我國國情的車用代用燃料。
生產規模大型化。所謂大型甲醇裝置,一般指日產1000t以上的甲醇裝置(30萬t/a),除個別設備有備用外,一般沒有并聯與備用的設備和機器。這是因為甲醇經濟規模對投資與產品成本影響較大,一般來講裝置規模越大,產品成本越低。但當規模達到30萬t/a以后,規模效益的優點不再顯著。氣體凈化精細化。目前國內甲醇裝置最突出的問題是催化劑使用壽命短。主要原因是硫中毒及催化劑操作溫度過高所致,合成氣中殘硫即使為1×10- 6(質量分數下同),催化劑也只能使用3~4個月,所以合成氣中的硫必須脫至0. 1×10- 6以下。
我國煤化工發展速度相對較慢,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的煤焦油工業較落后,主要表現為設備加工能力小,工藝水平低,產品品種少,能耗高,環境污染嚴重等。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煤焦油分散加工,形不成規模。目前上海正著手籌建國內**的煤焦油蒸餾裝置,必將大大提高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高強磨粉機代表煤化工技術水平的煤氣化技術也落后于一些發達國家。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合成氨產量居世界**,無煙煤或焦碳合成氨的生產能力約占全國合成氨生產能力的65%左右,但生產工藝落后,能耗高,污染嚴重。我國甲醇的現有生產能力為300萬t/a,河卵石制沙機其中規模**的裝置有上海太平洋集團公司以煤為原料的生產裝置,年產20萬t甲醇;齊魯石化公司第二化肥廠引進的10萬t/a生產裝置。其余的裝置年生產能力為幾千噸到幾萬噸不等,且技術落后、規模小、能耗高。另外,以煤為原料合成碳酸二甲酯、甲酸甲酯等可望實現工業化。
資訊來源:
原創